×
嵌入式 > 技术百科 > 详情

苹果的自研芯片之路走得愈发稳健,高通英特尔怕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0-06-13 发布时间:
|

几年来,苹果的自研芯片之路走得愈发稳健。

如大家所见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iPhone、iPad、Mac和Apple Watch 产品上搭载了苹果的自研芯片。这一举动不仅为苹果创造了更好的用户体验,同时也让其“扬起头”与芯片巨头面对面对抗。

随着近期英特尔、ARM和AMD设计的微处理器部件屡受黑客攻击,这也直接为苹果芯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。

而对乔布斯稍有了解的人可能会知道,长期以来,乔布斯一直遵循着这样的理念——苹果应该拥有自己的半导体技术,而非依赖于其他的芯片制造商,诸如三星、英特尔和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零部件混搭。

2008年,苹果公司通过收购芯片制造商P.A. Semi,而向自研芯片之路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。两年后,乔布斯推出了初代iPad。当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款平板电脑拥有的巨型触摸屏时,其最具突破性的技术却深藏在内部——其搭载了苹果首款自主研发的A4处理器。

目前,苹果正有条不紊的将自研芯片推进到各个产品线中,其可用来处理AI任务、跟踪运动步数、还能运行Apple Watch ,并将 AirPods 和 iPhone 配对,帮助 Mac 电脑按照其应有的方式工作...这一切的一切,都让这家公司对英特尔和高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轻,以致于它所建立的“芯片强国”将有可能威胁到高通甚至是英特尔的统治地位。

丨 苹果的自研芯片发展图谱

不信,我们不妨来看看苹果这些年走过的“自研芯片之路”↓

截至目前,苹果公司已经推出了13款A系列处理器——从最初的iPad应用的A4芯片,到如今其自研芯片被广泛应用于iPhone、iPod Touch、iPad、Apple Watch、Apple TV等全产品线中。而在2017年发布的A11 Bionic 芯片,因具备6核64位CPU,让其集成了更高的CPU能力。

对此,Piper Jaffrey 高级分析师 Mike Olson表示,通过自主研发芯片,苹果公司大大削减了元器件成本,并在未来的功能上取得了先机——不仅控制对研发的自主权,也为三星等竞争对手严守了秘密。

而对这一评价,苹果公司并未予以置评。

事实上,苹果并不是第一家自主研发芯片的公司,但它确实是最成功的。据爱板网了解,惠普、摩托罗拉、IBM 和 Koninklijke Philips NV 公司都设有芯片部门,不过这些公司均已失败告终。毕竟,芯片的研发是一项成本极其高且需要大规模投入的工作。而苹果在此的明智就体现在——其只专注于自主研发芯片(并使用了ARM的参考设计),而把制造环节外包给了其他制造商,如台积电等等。

据爱板网了解,苹果只要每年能完成3亿台设备的销售,其跻身于这一复杂而又高投入的芯片业务就是有意义的。

目前,苹果已在加州库比提诺市及其周边地区、以及以色列赫兹利亚市建有芯片制造和测试的办公大楼。该公司还为这一计划聘请了数百名员工,并由 Johny Srouji 担任主管。爱板网了解到,Srouji 于2008年加入苹果,其曾先后就职于英特尔和IBM,被业界称为芯片大咖。

近几个月来,Srouji 一直从高通挖角多名现工程师。众所周知,高通主要为iPhone提供调制解调器(Modem),由于去年的专利诉讼,二者的关系一度陷入了胶着状态。从上一计划来看,苹果从高通挖角工程师,极有可能在为“自主研发调制解调器”做准备。根据彭博社去年的报道,今年苹果或将在 iPhone 产品中专门采用英特尔和联发科技提供的基频芯片。

不过,根据去年郭明錤发布的预测,为了实现更快的LTE传输速度,今年苹果还将在下代iPhone中采用英特尔的XMM 7560 和高通的骁龙 X20 modem。其中,英特尔将会为苹果供应70%至80%甚至更多的modem。

去年,苹果扩大了其移动芯片阵容,其中包括一个无线蓝牙芯片W2,其被应用于最新发布的Apple Watch 3中,并在 iPhone 8/8 Plus 和 iPhone X 产品线中采用了 AI 芯片以及定制的GPU。可以说,苹果进军GPU 的举动给技术提供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一个致命的打击。

到目前为止,Mac系列产品中只有 MacBook Pro和 iMac Pro 使用了定制的苹果芯片,如最近苹果在后者中加入了一个定制芯片,用于处理音频、相机处理和加密等。

不过,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苹果目前正在研发三款以上的搭载定制处理器的Mac新机型,而且极有可能在今年发布,其中还包括一款新的笔记本电脑和一款全新台式机。

另据一些跟踪苹果的观察家表示,该公司自研CPU将只是时间为entity,届时英特尔也将失去它的全球第五大客户也未可知。



『本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』

热门文章 更多
家庭网络:从带宽共享走向内容共享